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四川财富网 首页 企明星 查看内容

攀枝花三线建设功勋企业【攀路集团】历程之二:承建石华公路(1964-1980) ...

2024-1-4 13:07| 发布者: 财富四川| 查看: 266| 评论: 0|原作者: 财富四川|来自: 四川财富网

摘要:   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前身是四川省交通厅第二工程处,基本队伍来自1950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领导成立的灌茂工程处通过吸收1000余名川藏公路建设者而成立。攀枝花三线建设前,先后承担了成阿公路、宜西公路、道孚 ...
    攀枝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前身是四川省交通厅第二工程处,基本队伍来自1950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领导成立的灌茂工程处通过吸收1000余名川藏公路建设者而成立。攀枝花三线建设前,先后承担了成阿公路、宜西公路、道孚矿区公路、成灌公路改善工程、成昆铁路、刷丹公路等工程建设任务。1964年9月,公司1万余名职工,奉命由成都市整体搬迁到原渡口市,参加攀枝花三线建设。




  石华公路东起于四川会理县境川云西路的石家湾,西至云南省华坪县城,全长144.76公里。是攀枝花开发建设新建的第一条公路,也是第一条重要的公路干线。


  攀枝花三线建设以前,除了有一条1938年修筑的川云西路在今市区东侧通过外,现辖区内有两条简易公路。一条是永纳路。起于平地乡,经大田、仁和、弯腰树至纳拉箐煤矿,全长78公里,1956年1月云南省地质局投资100万元,由永仁县承建,云南省交通厅公路二处、八处协助施工,1957年1月建成通车。另一条是灰大路,起于灰老沟(今小宝鼎),至大渡口止,全长14公里,1960年由西南建委投资修筑。


  攀枝花工业大会战上马后,大量物资、设备及人员需运入攀枝花,走川云西线,由成都开进攀枝花的车辆需绕道70余公里,为缩短运距,加快运输速度。


石华公路施工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9月,从全国各地集结了两万多名交通建设者(川交二处一万余名),在交通部肖民副部长的率领下,以争时间、抢速度和“准备打仗”的临战姿态,开展了攀枝花的公路建设。川交二处奉命由成都市整体搬迁到原渡口市,参加渡口工业区第一条对外交通大动脉——石(会理石家湾,与108国道相接)华(云南省华坪县)公路建设。


  1964年8月,交通部决定修建石华公路,川省交通厅勘察设计院第一、第二测设队到达现场开始测设。为保进度,由国务院赴攀枝花工地临时工作组交通小组现场审批设计图纸,整个公路建设是在边测量、边设计、边审批、边施工情况下完成的。


  石华公路全路总投资1817.3万元,由交通部投资,四川省交通厅勘察设计院设计,四川省交通厅负责修筑。全线分三段施工:


筑路工人使用的施工机具非常简陋(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12月1日开始修筑红格至河门口段,长54.6公里,其中渡口大桥至弄弄沟段(攀钢厂区)为4级公路,长5.2公里,其余均为5级公路,路基宽8.5—10米,路面宽6.5—8.5米,由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第二工程处(川交二处)施工,1965年7月告成。


  1965年8月,石华公路红格至河门口段建成通车后,四川省交通厅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的需要,决定(川交工〔1965〕54号文件)将川交二处一分为二,除川交二处保留5000余名职工继续留在渡口参加盐(边)乌(龟井)公路施工外,划出5000余名职工另行组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第八工程处(川交八处),负责石华路石(家湾)红(格)段和西昌青山机场等工程建设,1966年5月25日完成。


  1966年12月下旬修筑河门口至华坪52.4公里路段,标准6级,路基宽7.5米,路面宽5.5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851部队(851部队整体转业地方部分人员成建制转入川交二处,机构名称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第二工程团)修筑,1967年6月30日竣工。


女职工火热的劳动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职工休息间隙学习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攀枝花三线建设初期,公路建设任务繁重,施工方法极为原始落后,开挖铲运土石方全靠人工进行,人工打眼放炮、挖撬挑抬成为主要施工工艺,筑路工人使用的施工机具简陋,主要有圆锹、镐头、锄头、撮箕、扁担、箩筐、木夯、石夯等。修筑路基要由一百多人拖着一个8吨重的石滚来回压实,施工条件十分艰苦。

       交通战线的职工为了尽快把路修通,凭着一根扁担两只竹筐,头顶烈日,脚踏悬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年之内炸掉了330多万立方米的石头,挖了120多万方的土,架起了几十座桥梁。他们白天用扁担抬沙担土、晚上用扁担搭铺架床,大家风趣地说:“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修建平大公路时,工人住在油布帐篷里,冬天冷得烧火取暖,夏天往帐篷顶上浇水,还热得汗流浃背,照明靠松油柴和火塘,只有工地指挥部才能点上马灯。修筑石华公路时,筑路工人30人挤在一个24平方米的帐篷里,不少职工“蓝天作帐地作床,野菜盐巴下干粮”。出工不用催,收工喊不回,大家豪迈地说:“为革命吃苦苦中乐,为人民吃苦心里甜。“八闯将”之一的川交二处工人唐大黑,在老虎嘴上连续施工5个昼夜,表现了交通职工的献身精神,被特区政府授予“社会主义铁牛”的光荣称号。


厨房搭在山窝窝里(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建设发展,筑路技术不断改善,施工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1975年,在炳草岗一号公路进行灰土路面结构试验。这种路面结构便于就地取材和机械化施工,路面整体性好,平整度高,容易推广。经在渡金、渡仁、石华和攀钢南山部分路段采用(机构名称为:四川省渡口第一公路工程处革命委员会),取得成功。


  1977年8月,渡口市交通机械化施工处成立,将原拉姑林业局移交的背木机改作推土机,并将18台东方红拖拉机和3台红旗拖拉机投入渡金公路施工作业(机构名称:四川省渡口市交通指挥部第一公路工程处革命委员会)。岩石经打眼放炮后,用推土机,铲运机推土,以大型挖掘机松土装车,翻斗车运输;灰土路面施工中采用机械运输、搅拌、压实,黑色路面施工中使用了洒布车。




  平大公路  起于平地,止于大渡口,南接川云西路,北连石华公路,全长57公里,为攀枝花南向主要通道。1964年11月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开始改建,云南省交通厅公路勘测设计大队进行测设,楚雄州集彝、汉各族民工5000人、干部200余人组成平大公路工程处进行施工,1965年10月全线改造完工。其中平地至仁和段为三级标准,路基宽7米,路面宽5.5米;仁和至大渡口段为5级标准,路基宽8.5米,路面宽6米,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8%。1980年5月开始,对仁和至大渡口段进行改造(渡口至仁和公路改建工程),由交通指挥部组织测设,市公路工程处(机构名称为:四川省渡口交通指挥部公路工程处),交通机械化施工处施工,1982年2月竣工。改造后,路基宽15—18米,路面宽12米,单侧或双侧人行道3米,全部为沥青路面,总投资194万元,日行车密度达到5000辆。


  盐乌公路  起于石华公路上的乌龟并,至盐边县城,全长61.64公里。1967年初开工建设,交通部第二测量队测设,川交二处(机构名称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二工程团)、八处施工,1967年底竣工。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泥结碎石路面,最小平曲线半径20米,最大纵坡9%,最短视距25—50米,标准6级,总投资557万元。


  渡金公路  起于渡口桥头,与石华、平大两路相接,至金江攀枝花火车站,全长23公里,为市区主要干线公路。1965年5月开始修筑渡口桥至密地桥路段,四川省交通厅测设,中交四处施工,1966年底竣工,为6级公路。1967年1月开始修筑密地桥至金江路段,四川省交通厅设计院测设,川交二处(机构名称为:四川省渡口第九指挥部第一公路工程处革命委员会即九附二信箱)施工,1969年12月初通,为6级简易公路。在此以后,全路进行多次改建。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后改建马家田至金江段,部分截弯取直,改为5级公路。1972年改建三堆子至金江段,1974年改建渡口桥至密地桥段,1977年又进行全面改建,路面为黑色碎石沥青砂表面处理,路宽12米,达到2级公路标准,前后投资共计2247.7万元。


  三线建设期间,公司共承担了公路工程建设任务56项,修建桥梁工程11项,房屋建筑工程24项。先后承建了攀钢运输公司厂区油路工程、枣子坪立交桥工程、二滩水电站红果支线、二滩右干线、倮果金沙江大桥引道工程、攀钢初扎厂工程、南山宾馆场坪、大渡口一号公路、施家坪场坪、西渣公路、石华公路路、平大公路、会大公路、盐乌公路、渡金公路、客运中心道路、成渝高速公路C标段、宁波栎社机场、杭州笕桥机场、市劳动局办公楼、物价局办公楼、地龙箐6号住宅楼等工程。

1966年,在建设攀枝花期间二处召开学习解放军动员大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9月,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第二工程处1万余名职工奉命由成都市整体搬迁到原渡口市,参加渡口工业区第一条对外交通大动脉——石(会理石家湾,与108国道相接)华(云南省华坪县)公路建设。党委书记陈明,副书记刑宝富,处长张森,副处长韩效岑、王志文。


  1965年8月,石华公路红(格)河(门口)段建成通车后,四川省交通厅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的需要,决定(川交工〔1965〕54号文件)将川交二处一分为二,除川交二处保留5000余名职工继续留在渡口参加盐(边)乌(龟井)公路施工外,划出5000余名职工另行组建成川交八处,负责石华路石(家湾)红(格)段和西昌青山机场等工程建设。党委副书记刑宝富、李大年、李国干,副团长王志文。


  1965年11月-1968年10月,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省交通厅决定对川交二处进行“工改兵”,单位名称改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局第二工程团,又于1968年改为渡口市十六号信箱。党委副书记刑宝富、李大年、李国干,副团长王志文。


  1968年10月,机构名称为;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第二工程处。组长刘二占(军代表)副组长肖万春、王建国(军代表),无正副主任,科室不变,只负责工作,未明确职务。


  1969年12月25日,根据原渡口市革命委员会的请求,原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生产组决定(川革生字〔1969〕674号文件)将川交二处下放给渡口市,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又决定将其划归渡口市第九指挥部,单位名称改为:渡口市第九指挥部第一公路工程处革命委员会(渡口九附二信箱)。主任肖万春、副主任苟武顺(军代表)。


  1980年,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单位名称又变为:四川省渡口交通指挥部公路工程处,隶属渡口市第九指挥部(即交通指挥部)领导。党委书记何朝宗,副书记杨前木、杨通和,主任杨通和。


(因资料有限,难免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攀枝花市志公路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路局网

  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访谈《蜀道风流 共襄通途》

  蒋蓝 著《天路叙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