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回复: 0

《中国行政管理》|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

[复制链接]

37

主题

0

回帖

19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96
发表于 2024-1-10 2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刊发:《中国行政管理》2023年第9期

  党的二十大从统筹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作出战略谋划,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些重要举措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一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正确的政治路线需要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兴衰关键看干部,国家发展关键靠人才。从“人才是第一资源”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论断,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重视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渴求人才。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内涵的新发展,是将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组织起来,依靠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后,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全国人才资源总量2.2亿,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10年间上升23位。通过党管干部,将优秀的党政人才及时发现、精心培养、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党管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通过“两手抓”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谋划民族复兴全局提供关键支撑。

  二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首先抓布局形成“头雁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对于重塑全球人才格局至关重要,要以核心城市为战略支点,为国家的人才国际竞争力做人才增量,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全国加快形成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其次抓区域协同形成良性竞合关系。核心城市要各自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合作。围绕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优势产业,围绕产业建一流平台,围绕平台聚一流人才。再次抓创新跨界整合。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要先行先试,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赛会平台。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成跨系统、跨组织、跨界将联系做广、能级做强、影响做大,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最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通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要更加重视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人文社科人才,让人文社会科学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碰撞出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理念。

  三要厚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围绕国家战略进行优化调整,既包括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等4类战略人才,还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倡导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分类新理念,增加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类别。要围绕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目标,有意识谋划同步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人才力量。同时引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战略实施中建设战略人才队伍,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放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统筹推进。在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中前瞻性规划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和发展。还要分类精准施策,通过重大人才项目和专项人才计划,任务导向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后备培养等方式,培养造就更多人才。加强人才项目和人才计划评估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保障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成效。

  四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世界上凡是人才培养主体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其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就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就层出不穷。首先向用人主体授权。完善科研院所、教育卫生等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并赋予其在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的高度自主权。鼓励新型事业单位试行国际化、专业化人才管理机制。其次为人才松绑。遵循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人才管理做“减法”、人才支持做“加法”。坚持人才优先,资源随人才走。再次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基于信任和差异化管理思维,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为核心的创新价值管理循环。让评价牵引创造,让分配为创造形成动能,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制度竞争优势上,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要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一条从教育强、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进而到经济强、软实力强、国家强的和平崛起路径,同时要打破人才流动体制壁垒,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执笔  易知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